李占祥教授介绍
时间:2019-11-18 来源:作者:
李占祥(1928年12月生),河北省遵化人,企业管理学家,中国企业管理学的倡导者和开拓者,独树一帜创建矛盾管理学理论和学派。1983年5月,由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为教授,1986年由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为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自1992年10月起,作为一名为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9月,校方为表彰他长期以来为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学科发展、学术繁荣以及人才培养做出奠基性、开拓性、前沿性的突出贡献,特授予他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称号。他一生教书育人,在教育战线上孜孜不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很多是各行各业的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放出灿烂的光辉,他不禁以桃李满天下而欣慰和自豪。
一、成长经历
在战火纷飞、军阀混战的1928年1月17日,一个名叫李占祥的男孩在河北省遵化县八间房村出生了。他家里有十多口人。有父亲、继母和四个哥哥,以及继母生的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他家除有土地外,还在遵化县城内开设了一个小瓷器店,由他父亲和两个哥哥经营。
1935年9月,8岁的他开始在八间房初级小学上学。小时候还在家从事一些如种地、放猪、除草之类的农活。1939年暑假,他初级小学毕业后即进入遵化县县城内玉皇庙小学上高小。一年以后,玉皇庙小学又回迁到遵化县城东几十公里以外的原校址,这里是抗日游击区。因此,当时的他,有幸接触过抗日游击队员。
1941年暑假他高小毕业后,考入遵化县城内的河北省立遵化县初级中学上学。1944年暑假初中毕业后,为了免除学费负担,即报考河北省立通县师范学校而且有幸被录取了。1947年暑假,在通县师范学校毕业后,即到河北省唐山市的同仁小学任教。当时曾有幸参加了在唐山铁道学院内举行的一次教师节活动,他对其中的两首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和《跌倒算什么》)很有兴趣,回校后就教小学生演唱。当时的芦校长曾告诉他,这两首歌是禁唱歌曲。在当小学老师的同时,他还想继续报考大学,于是就利用晚间在夜校攻读英语。
1948年暑假,他考入天津达仁商学院企业管理系。在学习期间,经由地下党员张鸿峦(又名陆棣)介绍,加入了地下党的外围组织——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青)。1949年2月天津解放,经组织介绍,他又进入位于河北省正定的华北大学学习。
1949年5月学习结束后留校工作,担任华北大学1部77队副队长,同时还在俄文大队学习俄语。
1950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后,他转入中国人民大学工厂管理系工业企业组织与计划教研室,成为工业企业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952年暑假研究生毕业后,他即留校任教至今。在此期间,除1960年10月至1962年2月曾经奉派赴越南民主共和国讲学之外,他从来没有离开过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与此同时,他还长期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工业企业管理教研室副主任和主任的工作。
1979年,中国人民大学评定他为副教授。1983年5月由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成为教授。1986年由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为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2004年11月离休。
2005年9月,校方为表彰他长期以来为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学科发展、学术繁荣以及人才培养所做的奠基性、开拓性和前沿性的突出贡献,授予他中国人民大学荣誉教授称号。
自1992年10月起,他作为一名对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二、主要研究领域和学术成就
1. 在教学中,积极创建中国企业管理学
李占祥在几十年长期教学中,在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学科的各种教学领域,从本科、专修科、各种培训班到企业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的培养和指导,以及国家经委、国家经贸委、有关工业部门等国家行政部门和企业所办的培训班,都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工作。在所培养的大量学生中,有博士生39人,博士后3人。总之,他一生教书育人,在教育战线上孜孜不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很多是各行各业的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在祖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放出璀璨的光辉。他不禁以桃李满天下而欣慰和自豪。
李占祥在企业管理学科的教学中,历来反对完全照抄照搬国外企业管理教材的做法。他认为,管理是同人类历史一样悠久的社会活动,管理同一个国家的国情,包括社会制度、民族文化、资源、科技水平等等息息相关。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企业管理学都要考虑国情的适应性,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在不断地研究和总结本国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大量有效成功经验、探索企业管理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把它加以系统化、上升为理论而形成和发展的。这种企业管理学有助于本国的企业管理者应用这些规律性认识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统帅各项管理职能,从而更自觉地推动企业的发展。总之,他在教学中总是把上述创建中国企业管理学的要求作为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途径,从而取得了许多学术成就。
李占祥凭借他几十年从事企业管理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实践的认识,认为中国企业管理学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管理二重性是创建中国企业管理学的思想理论基础
管理作为经济活动的一种职能,从其内容来看是非常繁复的。但是,从理论上概括起来,主要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个方面。马克思说:“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将它们结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4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就是说,只有通过管理使生产力诸要素(人、财、物、技术、信息等)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现实生产力。同时,他还指出,这种生产力又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5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实践证明,要使生产力诸要素形成现实生产力和提高生产力水平,就必须依靠管理来提高生产力诸要素的素质,并且进行调节、平衡和配置,即使其合理地组织起来。同时,还必须使生产关系(产权关系、人际关系、分配关系等等)和上层建筑(思想观念、法规制度、道德规范、思想作风、行为准则,等等)同其相适应。中国企业管理应当发挥这方面我国的优良传统和优势。这样,就会使企业获取更好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健康成长。
从上述企业管理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个方面的内容来看,管理作为企业活动的一种职能,一方面,它要对生产力发挥组织作用,一方面它要实现一定产权关系的目的。这两种管理职能,从其属性来看,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而同产权关系和社会制度没有直接关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产权关系和社会制度有直接关系的社会属性。这种管理二重性就是创造中国企业管理学的思想理论基础。
(2)博采世界各国的管理科学理论和实践成果的精华,是创建中国企业管理学科的主要方针
一般来说,由于管理具有二重性,各个国家的管理经验都是可以相互借鉴的,特别是属于对生产力发挥组织作用的自然属性的经验。创建中国企业管理学,必须认真学习和借鉴世界上各国的管理科学理论和实践成果的精华。世界各国的管理科学理论和实践成果,都是属于全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它虽然是在某一国家条件下产生的,但它并不具有专属某一国家或专利于某一国家的属性。创建中国企业管理学,同中国经济发展一样,都离不开世界。凡是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科学管理理论和方法,都应当结合中国国情和厂情,认真地加以研究、学习、吸收和创新,做到“洋为中用”。这是创建中国企业管理学的基本方针。
(3)从中国实际出发是创建中国企业管理学的基本原则
邓小平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既适用于革命和建设,也适用于创建中国企业管理学。结合国情,从中国实际出发创建中国企业管理学,这里讲的国情,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社会制度就是一个重要的国情,它包含很多其他内容,如民族、历史、文化、教育、地理、资源、科技发展和市场等等的特点,都会对管理发生影响。总之,从中国实际出发,是创建中国企业管理学的基本原则。
例如,中国企业管理学必须自觉地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管理现代化服务。如果说管理历来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而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以及和衷共济、讲究和谐、诚信等等,都在我们民族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企业管理学应当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加以继承和弘扬,推进现代化企业事业发展,体现企业管理学的中国特色。
又如,我们研究中国企业管理学,主要是研究在特定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的管理。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既充分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不完全等同于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要使我国经济沿着我国社会主义方向发展,既要遵循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又要强调国家宏观指导,为此,就要求企业必须结合本身实际,遵循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引去进行管理。
(4)不断变革、与时俱进是创建中国企业管理学的永恒主题
管理科学是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的应用科学,企业管理演变历史告诉我们,它总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发展的,总是随着企业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的,总是适应生产力提高的要求而变革的。因而,创建中国企业管理学,要求我们必须摒弃一切安于现状、墨守陈规的思想观念,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随着科技、经济等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前进而不断变革、不断丰富、不断创新。因此,不断变革、与时俱进是中国企业管理学的永恒主题。例如,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新形势下,许多以往对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认识就需要发生巨大变化,如果说以往的管理主要是管好自己内部的事务,而当今的管理就需要转变为立足本企业、放眼世界的新理念。必须把金字塔形组织管理方式转变为适应市场变化速度空前加快所要求的应用网络技术、扁平化的组织管理方式。
如何创建具有上述四个基本特征的中国企业管理学?
首先,他认为实践既是检验理论的基础,也是创新理论的基础。因此,他在长期教学中,一贯坚持深入中国企业管理实践开展调查,从事科学研究,形成了许多科研成果。他的主要代表著作有:
《大庆工业企业管理》(人民出版社,1979年1月)、《工业企业管理原理与组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12月)、《现代企业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12月)、《宝钢现代化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冶金工业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矛盾管理学——企业可持续成长之路》(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2000年9月、《李占祥自选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等。他主持和参加编写、列入国家教委文科教材编写规划的《中国工业企业管理学(第一、二、三、四分册),于1987年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和政策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随后这套书在1988年又获得国家教委颁发的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他主持的“从中国实际出发创建企业管理学科”项目,于1989年获得国家教委颁发的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高质量、高水平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于1983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第二届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此外,他还十分注重改革开放中我国企业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经验的研究。“七五”期间,他主持的《上海宝山钢铁总厂现代化管理调研报告》,于1994年获得北京市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八五”期间,他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活力的系统分析与实证研究”的科研成果《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研究》,于1998年12月获得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管理学三等奖;他主编的《矛盾管理学——企业可持续成长之路》,于2003年获得教育部颁发的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其次,他认为创建中国企业管理学,还必须结合中国企业实际,博采世界各国之所长,因而,长期以来,他在致力于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有关企业管理的国际调研和国际企业管理学术活动。1979年至1998年期间,他曾先后赴日本、西德、法国、香港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参加企业管理考察或参加国际企业管理研讨会等活动:
(1) 改革开放后不久,于1979年8月至9月参加国家经委赴日企业管理考察团的活动,参观、考察了几十个日本企业管理的经验。
(2) 1981年11月至12月,参加中国企业管理协会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法国的企业管理考察企业经验管理问题;在法国,访问了9个单位,重点是考察企业管理人员培训问题。
(3) 1984年参加中日企业管理国际研讨会,并在会上作了“中国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管理体系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报告,受到了参加研讨会的中外专家、教授的重视。会后,日本立教大学教授武泽先生说深受教益,起到了对外宣传我国企业管理理论的作用。
(4) 1992年9月,赴日本名古屋参加第八届中日国际企业管理研讨会,并发表论文:“论企业社会责任”。
(5) 1992年12月赴香港,参加香港法注书院主持的“东方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国际研讨会,在会上发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论文。
(6) 1996年9月参加由日本文部省资助、日本立教大学经济学部教授丸山惠也先生组织、有日本(七所大学)和中国、韩国有关大学参加、题为“东亚地区的国际分工变化与技术转移”的国际合作研究,并参观访问了日本有关企业。
总之,长期以来,他在企业管理的教学、科研、创建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工作中,一直把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作为自己做学问的座右铭。他认为,企业管理是一门科学,创建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就是要把对中国企业管理的诸多现象及其运动、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认识加以系统化,上升为理论。而任何有效性的管理都是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或是说,都是在企业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依据科学管理理论来实施的。所谓特定的时空条件,包括当时的企业外部环境条件和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人、财、物、技术、信息等)和能力等条件。总之,有效性管理离不开科学管理理论,而科学管理理论又必须以有效性管理实践为基础,或者说,企业管理科学必须立足于企业管理实践,而科学管理理论又是有效性管理实践的理论升华。这就是他创建中国企业科学的途径。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盛赞他为建设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培养企业管理人才所做的杰出贡献,于2002年11月2日隆重举行了李占祥教授从教50周年庆典活动。出席庆典活动的,有来自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科技部、审计署、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著名企业集团、高等学校的领导、专家及李占祥教授的朋友、学生、同事等80余人,大家共同祝贺李占祥教授执教50周年。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致祝贺词。他说,在我们学校喜庆65周年华诞的时候,今天又举行这个庆典,祝贺李占祥教授从教50周年。在我做学生时,曾经读过李占祥老师的著作,读过他的文章,从中得益匪浅。李老师从青年时代起,就从事中国企业管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孜孜以求,诲人不倦,伴随着新中国历次经济体制的变迁,紧密联系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特别是工业企业管理实践,进行理论研究,提出许多创新性的见解,最近若干年又倡导“矛盾管理论”,也产生了广泛影响,无论对人民大学而言,还是对我们国家而言,李占祥教授都是企业管理方面的大师。他培养的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已经在各条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校庆期间活动很多,但是我必须抽身到会,来表示对李占祥教授从教50周年的祝贺,并致以崇高的敬意。他还说,正是有这样的教授们辛勤耕耘,中国人民大学才有今天这样的地位,才挑李芬芳。我们作为后来者,都应向老一辈教授们学习,学习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的传统,学习他们的学风,学习他们的做人和为人。把这样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中国人民大学创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的历史进程就会大大加快,保持和发扬传统优势,在开拓创新中,迈向新阶段,铸造新辉煌。
原国家经委主任、原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德高望重的老校长袁宝华专请其秘书国家计委的曹明新局长代读由他执笔签署的贺信。信中说:“欣闻今年是您从教五十周年,在此,谨向您和您的全家表示衷心的祝贺和诚挚的敬意!五十载风霜,历尽沧桑。自青年时代,您就投身于我国管理学的研究和教学事业,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呕心沥血,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我国著名管理学家。在企业管理科学建设中,您一贯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在长期的科研和教学中,您独树一帜,逐步创立了以研究企业生命为对象,以企业可持续成长为主题,以提高企业寿命为目标,以矛盾创新为方法的矛盾管理理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做出了突出贡献。五十余年来,您在教育战线上孜孜不倦,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其中很多学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和学科带头人。您造诣精深,品德高尚,受到学术界的尊敬和好评,是广大师生学习的楷模。”
与会来宾、教师、学生代表在贺词发言中表示,李占祥教授是企业管理教学的一代宗师,是贡献卓著的学术带头人和创业带头人。由于李占祥教授的贡献,中国的企业管理学科和中国人民大学企业管理学科的地位得到了提高。要学习李占祥教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科学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与时俱进、坚持真理、求实创新的治学态度,学习他从实际出发,探索中国企业管理规律的优良学风,学习他为人师表,循循善诱、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埋头苦干、一丝不苟的师道风范。大家表示,要把李占祥教授开拓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在企业管理学科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开拓新的领域,不断获取新的成就。
2、独树一帜,创建矛盾管理学理论和学派
矛盾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它具有不同于其他管理理论的两个重要新意,一是它突破了那种静态地看待和研究管理的局限性,认为企业活动从来就是以人为本的动态的、与时俱进的,影响企业管理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总是动态的,必须用动态观代替静态观来看待和研究管理;二是它突破了那种认为企业管理的任务和最大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的局限性,认为企业的活动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因而,企业不能只考虑自身利益,不能只追求自身的利润最大化,它还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包括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对环境保护的责任、对资源的有利利用的责任。实践证明,企业管理如果不讲盈利,不追求利润,企业是不能成长的。利润是企业生存和成长的条件,利润就像人体必需的空气、食物、水和血液一样,没有它,也就没有生命。但是,如果企业只是追求自身的利润最大化,而不去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就不可能持续成长。因此,矛盾管理学认为,必须把追求利润和承担社会责任二者相互统一、具有市场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两重性的企业可持续成长,作为企业管理的主题和最大目标。
企业管理讲究盈利、追求利润最大化,一般主要是用资本收益率、投资回报率、销售利润率等财务绩效指标以及市场增加值(MVA)等市场绩效指标来进行评价。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按其承担责任的对象不同,可分为:(1)企业的经济责任,是指企业追求投资的增值,为股东或企业所有者赚取利润的责任;(2)为企业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所应承担的责任。按责任的形式不同,可分为:(1)企业法律责任,是指法律条文明文规定的,企业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内容包括:遵循国际公约,遵守国家的法律和规定,执行国际通用标准,执行行业规范、行业标准等;(2)企业道德责任,是指没有在法律中以明确条文规定的,而社会寄希望于企业去履行的、有利于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义务和责任,其中主要有:自觉维护股东的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维护职工权益,积极参与社区建设,承担公共设施使用成本,维护资源、环境与社会可持续的发展,扶贫帮困,救死扶伤等等。总之,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
矛盾管理学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实施可持续成长必须实行与企业社会利益相关者共赢的和谐管理。企业的社会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和投资者、当地社区、雇员、管理者、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企业、顾客、以及政府和监管机构、媒体、贸易团体、竞争者等等。实现利益相关者共赢的和谐管理,必须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企业运营的透明度和社会信任度;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建立健全企业诚信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创造绿色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等等。
什么是以动态观看待和研究管理,以企业可持续成长为主题和最大目标的矛盾管理理论呢?
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研究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思想理论基础。从认识论来看,唯物辩证法认为,研究和认识事物的发展,必须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和认识。也就是说,要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同时,每一事物的运动又都和它的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和相互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的矛盾性,任何事物内部都有这种矛盾性,因而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企业同世界上一切事物一样,它也是在自身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矛盾也是企业成长的动力。从方法论来看,唯物辩证法认为,有两种根本对立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一种是辩证思维方式和方法,一种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和方法。所谓形而上学思维,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它否定事物的矛盾和发展,认为世界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永恒不变的。辩证思维认为,世界一切事物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对立”是指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彼此排斥、彼此否定、彼此冲突和斗争,“统一”是指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和转化。要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去看世界,去把握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同时,这种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又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对立的对方可以向另一方转化。
矛盾管理学认为,虽然企业是在大量错综复杂的矛盾运动中成长的,但是这种矛盾运动毕竟是有规律可循的。实践证明,企业可持续成长中的矛盾主要有三种:一是规定企业成长过程本质的基本(根本)矛盾;二是在企业成长过程的各个阶段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主要矛盾;三是企业成长中的各种重大矛盾关系。
所谓事物的基本矛盾,是指决定事物矛盾运动的本质和事物生命自始至终存在的矛盾。这种矛盾,非到过程完结之日,是不会消灭的。它决定着企业整体的根本性质和贯穿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全过程,它包含下列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从企业同外部关系看,就是社会不断丰富和变化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同企业适应和满足这种需求的资源和能力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企业成长的这一基本矛盾,要求企业管理必须研究和解决企业外部环境与企业内部活动的互动关系,科学地配置企业经营资源,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地以具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外部(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是从企业内部关系看,就是企业成长机会的无限性和成长能力相对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这里讲的企业成长机会,就是指企业内部的未利用的经营资源“效用”。就是说,企业在利用各种经营资源(人、财、物、技术、信息等)创造具有附加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中,任何时候都不可能使经营资源的效用得到百分之百的利用。这是因为,企业经营资源具有不可分割性和不平衡性,与此同时,员工的经验又是在不断积累,知识也在不断提升,等等。因而,企业经营资源未被利用的“效用”在企业成长中总是会存在的,或者说,企业经营资源总是具有挖不尽的潜力,这就是企业成长的机会。同时,这种成长机会又总是存在的、无限的。企业成长的这一基本矛盾,要求企业管理必须不断地研究和解决挖掘企业经营资源未被利用的效用,并且把这种资源未被利用的效用,即成长的机会,变为现实的企业成长力,从而推动企业持续成长。
所谓主要矛盾,是指特定情况下对事物的性质有全局性影响的突出矛盾。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当其基本矛盾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的突出矛盾会有不同的表现,从而形成企业成长的长过程中的各个成长阶段。矛盾动力原理认为,在企业成长中,只要抓住其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因此,研究企业成长,不仅要研究企业成长的基本矛盾,而且还要洞察企业成长的主要矛盾。实践证明,洞察企业成长的主要矛盾,应当注意下列一些问题。
(1)要有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企业要时时有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居安思危。这样,才能在主要矛盾刚一露出苗头时,就抓住它、解决它,从而推动企业成长。企业最大的危机,往往不是来自企业外部,而是来自企业内部。为此,首先,应当从企业内部活动同外界的以市场为中心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的耦合、互动中去寻找企业成长的主要矛盾,使企业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走出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开拓创新。
其次,还要时刻警惕企业自身的“惰性”。许多企业的失败,往往是源于面对缓慢形成的致命威胁——自身的“惰性”而不察。就像我们把一只青蛙放进沸水中,它会立刻试着跳出来,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进温水中,不去惊吓它,它将呆着不动。现在,如果你慢慢加温,当温度从华氏70度升到80度,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越来越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因素限制它脱离环境,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不能针对缓慢、渐进的变化作出反应。
再次,就是要注意防止出现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的现象。大量事实告诉我们,在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中,往往存在着一种倾向掩盖着另一种倾向的问题。因此,企业在分析研究企业成长的各种正反两方面因素时,就要不为假象所迷惑,要具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
(2)要运用对比法。常用的对比法有两种:一是将企业现状与远景理想状态进行比较。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受到主客观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生产经营会出现波浪式的起伏。企业应把现状与远景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寻找主要矛盾。二是将企业现状与先进企业进行比较,从而寻找出自身成长中的主要矛盾。
(3)要建立预警管理系统。任何企业在成长中,都会面临两种处境,即顺境和逆境。所谓顺境,是指企业管理活动有力、有序、有效,使企业经济效益按既定目标稳定增长的经营状态,或者说,是指企业经济运行处于可持续成长的状态。所谓逆境,是指由于企业环境的突变以及企业管理行为的失误或企业管理波动(企业组织管理系统功能不全、失常和混乱)的出现,使企业生存经营活动陷入困难境地的一种状态(危机是逆境严重的表现)。产生逆境的原因有三:一是因企业环境发生突变而使企业猝然间陷入困难,如重大自然灾害、恶性事件、经济剧烈波动、市场剧变、政治突变或法律改变等,使企业在无准备状态下遭受冲击并导致损失;二是因企业内部管理问题的逐渐积累而爆发,如长期管理不善、技术更新延迟、产品日益老化、市场日益萎缩、亏损日益加剧、员工积极性不断低落等现象,导致某一时刻爆发危机;三是因管理失误而爆发,如重大决策失误、管理活动中的事故、过失、犯罪等等。企业逆境状态,从企业经济活动遭受打击和损失的情况看,有效益滑坡型、亏损型、破产危机型(资不抵债、陷入破产边缘)。逆境中的危机,有些是要经过很长时间才出现,有些则是爆发性的。其结果一种是暴死,一种是逐渐死亡,两者都是致命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逆境(危机)等同于失败或死亡,也就是说,如果使逆境转化为顺境,摆脱危机,也会使企业体质更加强健、生机勃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顺境和逆境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经济现象。一般来说,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和互为延续的共存关系,也就是说,顺境和逆境两者是交替地发生的企业可持续成长过程之中,从而使企业可持续成长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态势。因此,实施企业可持续成长,必须设立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识别和判断,做出预警,以便使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不安全管理行为(管理失误)和不安全管理过程(管理波动)受到监控,防止、制止、纠正、回避逆境,保证企业管理系统功能和秩序处于安全、可靠、可控和高效的状态,从而实现企业管理活动的自我平衡和自我发展,或者采取正确政策和有效措施,使企业由萎靡不振的经营困境阶段转入新的振兴成长阶段。
所谓各种重大关系,是指企业成长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矛盾运动中所存在的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同时又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两种力量或因素的对应关系。例如:企业成长的促动力和制约力。促动力,如优质产品、科技发展、品牌、商誉等等;制约力,如设备老化、市场反应迟钝、创新能力减弱等等。企业成长的状态,取决于对这些大量的两种力量或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的处理水平。实践证明,需要应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建立起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相互促进和转化的机制,来处理各种力量和因素之间的关系,以推动企业成长。
总之,矛盾管理学是以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研究利用和驾驭企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各种重大关系的矛盾运动,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从而推动企业可持续成长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
三、李占祥主要论著
李占祥. 1984. 积极创建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学.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李占祥、杨先举. 1990. 《现代企业管理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占祥. 1993.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 香港法律出版社《东方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文集》
李占祥、房昭文. 1993. 《宝钢现代化管理概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冶金工业出版社
李占祥、刘仲康. 1995. 论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与国际接轨.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李占祥. 1995. 企业成功之路:有效管理加优秀文化. 中国工业经济
李占祥主编. 1996. 《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研究》.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占祥. 1997. 正确处理企业管理中若干重大关系. 中国工业经济
李占祥. 1998. 论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剩余所有权. 经济与管理研究
李占祥. 1999. 论矛盾管理学. 中国工业经济
李占祥主编. 2000. 《矛盾管理学——企业可持续成长之路》.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李占祥. 2001. 矛盾管理理论.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李占祥. 2001.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变革的新趋势. 中国工业经济
李占祥. 2002. 新世纪企业成长的基本路径. 经济与管理研究
李占祥.2002. 矛盾管理学派的创立与研究. 经济师
李占祥. 2002. 为企业可持续成长(长寿)而管理.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李占祥. 2003. 矛盾管理学——企业之树常青的哲学思考. 经济管理出版社
李占祥. 2004. 企业管理的主题和目标. 成人高教学刊
李占祥. 2005. 后现代管理打造“和谐企业”——浅析企业后现代管理新阶段的七个特征
李占祥. 2007. 《李占祥自选集》.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1972. 北京:人民出版社
李占祥、杨先举. 1990. 《现代企业管理学》.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占祥、房昭文. 1993. 《宝钢现代化管理概论》.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冶金工业出版社
李占祥主编. 2000. 《矛盾管理学——企业可持续成长之路》.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李占祥. 2007. 《李占祥自选集》.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